鳳凰縣歷史悠久?!而P凰廳志》記載,夏、商、殷、周以前,這里即為"武山苗蠻"之地。戰國時期,屬楚疆域。秦昭王三十年(公元前277年)建黔中郡。秦王贏政統一中原后,把其所轄的廣大地域劃分為36郡,鳳凰所在的黔中郡即為其一。漢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更黔中郡為武陵郡,后幾經變革,西漢期間鳳凰歸辰陽縣轄,西晉歸鐔成縣,東晉改歸舞陽縣,但一直屬武陵郡管轄?!对涂たh志》記載,唐垂拱二年(公元686年)“在坡山西址設渭陽縣”,并載“山甚高,百姓食坡山溪水”。坡山即指鳳凰山,坡山西設縣城,據考,古縣城址就是今黃絲橋古城。古渭陽縣址屬錦州盧陽郡。元時,統治者為了穩固政權,在渭陽境內設五寨司,五寨長官司駐鎮竿(今鳳凰縣城。明隆慶三年(公元1569年),在鳳凰山設鳳凰營,正德八年(公元1513年)設鎮竿守備。明嘉靖三十三年(公元1554年)移麻陽參將駐鎮竿城。清順治三年(公元1646年)設鎮竿協副將,康熙三十九年(公元1700年)升協為鎮,鎮竿成為清朝全國六十二鎮之一??滴跛氖辏ü?704年)廢土司,置鳳凰營于今縣城,移辰沅靖道駐鎮竿。鎮竿成為全國八十九道之一;雍正七年(公元1729年),于湘西北設永順府,辰沅靖道改為辰沅永靖兵備道,鎮、道員均住鳳凰、治轄范圍覆蓋整個大湘西二十余州縣廳,據載,為全國八大兵備道之一。清乾隆五十三年(公元1791年)改鳳凰營為廳(散廳),升通判為同知;嘉慶二年(公元1797年)升散廳為直隸廳;民國二年(公元1913年)改廳為縣,稱鳳凰縣,相沿至今。
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。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,永順的猛洞河,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,是懷化、吉首、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。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、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,透視后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。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"鳳凰古城"建于清康熙時,這顆"湘西明珠"是名副其實的"小",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,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。
鳳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縣,主要由苗族、土家族、漢族、回族,以及解放后分配到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來本縣居住的其它民族組成,其中以苗、土家、漢三族為主,苗、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8萬人,占總人口的73.26%,漢族10.75萬人,占27.74%。苗族為本縣土著民族,分布形成大集中、小分散局面;土家族一般是與漢雜居。
提問時間:2013/5/20 23:51:55 上一問題:鳳凰古城旅游注意事項 下一問題:鳳凰古城住宿求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