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豆腐是湖南土家族、苗族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。又以芙蓉鎮所產的米豆腐最為有名(因劉曉慶主演的影片《芙蓉鎮》而聞名)。
米豆腐在這邊的夏日十分盛行,其制法和食用方法、味道均與舊時的包谷豆腐相似。將米洗凈,浸泡一天,和水磨成米漿。將米漿放入鍋內燒熱,一邊加適量的食用堿(舊時用油桐果殼燒灰熬成的土堿),一邊用力攪拌,直至煮熟,再放于盆內,使之冷卻,即成。食用時,用細線將成因的米豆腐劃成1~2cm3的小顆粒,泡入清水中,再備上各種佐料(辣椒末、香蔥、姜末、西紅柿醬、味精、醬油等),用熱水溫燙,盛于碗中加佐料,即可。
作豆腐的原料一般為大米、大豆、石灰。大米和大豆都用石磨磨細,將磨好的米漿或豆漿倒入鐵鍋,開始用大火,煮到半熟時用小火,邊煮邊攪,煮熟為止。當煮熟的米漿變成糊狀,趁熱裝入預先準備好的盛器內。等冷卻后,色澤金黃,柔嫩滑口的米豆腐也就做成了。為什么是黃色,這是石灰搗的鬼,它一作凝固,二為調色。
有的米豆腐佐料中還會有蘿卜丁,黃豆,海帶絲酸菜、生姜、油炸花生米……。其實佐料也大有學問,比如辣椒,就分油辣椒和酸辣椒。因個人的喜好不同,有喜油的,有喜素的,貪心的兩者都要。油辣椒一般都是自家做的,從市場上買回辣椒面或自家將曬好的干辣椒切碎,將鍋中燒的滾燙熱油,倒入盛有辣椒和其他配料的容器中,“哧啦”一聲,辣椒就靠著油的熱度炸好了。酸辣椒,是放在壇子里腌制的,去掉了辣的烈性,多了酸的軟感。
米豆腐色澤潤綠明亮,口感清香、軟滑細嫩。在0 ℃ ~25℃溫度下存放3 天仍能保持新鮮不變質。米豆腐既可冷食也可熟食,風味獨特,倍受消費者的青睞。
